![]() |
主要用途 | 着色剂 |
执行标准 | 国标 |
CAS | 见包装 |
型号 | 食品级 |
包装规格 | 25*1 |
来源 | 天然着色剂 |
主要着色成分 | 其他 |
有效物质含量 | 99% |
含量 | 99% |
色素含量 | 99% |
由红曲霉菌接种于大米、发酵而成经干燥粉碎后浸渍提、过滤、浓缩、离心得醇溶性膏状沉淀和水溶的上清液状产品加入助干燥剂后喷雾、干燥而得粉状制品。
红曲红(Monascus colours,red rice starter)红曲色素。是指将红曲米用乙醇抽提得到的液体红曲色素或从红曲霉的深层培养液中提取、结晶、精制得到的产物。
红曲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宋朝时期已将红曲应用于食品及药物上,元朝已有红曲使用功效的记载。长期以来中外多数学者的研究已充分显示了红曲色素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在所有已知天然色素中具有极优良的稳定性,是我国食品法规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红曲的保健功效。
近年来,由于合成色素的安全性受到挑战,天然色素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具有保健功能的红曲色素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通过固体或液体培养红曲霉可迅速而大量地生产红曲红。由于具有生产周期短、产量稳定,价格波动较小等优点,使其它天然色素望尘莫及。红曲色素在中国、日本、朝鲜、东南亚及港澳地区应用较普遍,在亚洲国家已经合法化。欧美许多国家现已将红曲红用于肉制品工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欧洲有些国家已经建议欧共体通过法律,批准红曲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欧盟有些国家已经从我国进口红曲并应用于食品及其它领域。 近年来,随着红曲红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该产品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是世界上红曲红主要生产国,生产厂家大多是从红曲米中提取红曲红,液体发酵生产红曲红厂家较少。固态发酵法生产的红曲米是中国的传统产品,因其生产周期较长、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原料利用率低、生产中易染菌而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课题大多围绕液体发酵展开,做了大量的工作,日本的研究较为深人,取得一定的进展。国内已有几家单位采用液体深层发酵生产红曲红,但由于发酵色价仍然偏低,且从发酵滤液中提取色素使成本增大,加上发酵原料成本较高,导致综合成本较高,难以推广。筛选高色价的红曲霉生产菌种,降低生产成本,是红曲红液体深层发酵的关键所在。在这方面,国外研究较多,国内相对较少,我们要加大研究力度,使红曲红的生产迈上一个新台阶。
红曲色素是深紫红色液体或粉末或糊状物,略带异臭,不溶于油脂及非极性溶剂,在pH4.0以下介质中,溶解度降低,易溶于乙醇、丙二醇、丙三醇及它们的水溶液。熔点160一192℃,水溶液*吸收波长为(490土2)nm,乙醇溶液*吸收波长为470nm,溶液为薄层时为鲜红色,厚层时带黑褐色并有荧光。对环境pH稳定,几乎不受金属离子(Ca 2+ 、Mg 2+、Fe 2+、Cu 2+)和0.1%过氧化氢、维生素C、亚硫酸钠等氧化剂、还原剂的影响。耐热性及耐酸性强,其醇溶液对紫外线相当稳定,但经阳光直射可使其退色。对蛋白质着色性能极好,一旦染着,即不掉色。
[使用方法]:用纯净水稀释到所需颜色浓度即可使用
[食品内着色]:按用量与物料混和着色即可。
[食品表皮着色]:可采用稀释后浸泡或喷淋的方法。
[主要用途]:配制酒、糖果、熟肉制品、腐乳、冰棍、雪糕、冰激凌、饼干、果冻、膨化食品、调味酱、酱油、风味乳饮料等。
红曲红作为一种色调自然鲜亮,而且安全、稳定,具有一定保健功效的着色剂,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肉制品、豆制品、酒、果汁、饮料、糖果、糕点)、等行业中。尤其是肉肠加工业,对提高产品档次,效果十分理想。 红曲红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可将该产品按所需用量用水或酒精溶解,然后加人配料中着色。用量可根据所需色调而定。若用50℃左右的热水先溶解,可缩短溶解时间。部分产品的用量(以液体培养品为准):肉制品,50~500mg/kg;冰淇淋,30~120mg/kg;酒类,15~150mg/kg.
应用范围:作为肉类制品(热狗肠,午餐肉)着色的专用,色泽鲜艳,自然。也可用于冰淇淋,糖果,海产品,各种罐头类的着色,用于酱油的调色效果理想,用一般红色素生产出来的肉制品在冷藏3-5天后会变为灰暗色,不鲜艳.我公司产品经过精制加工,并加入了天然护色剂,经过冷藏10天以后,保持原来的色泽,鲜艳,自然,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