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要用途 | 着色剂 |
执行标准 | 国标 |
CAS | 见包装 |
型号 | 食品级 |
包装规格 | 1*25 |
来源 | 天然着色剂 |
主要着色成分 | 其他 |
有效物质含量 | 99% |
含量 | 99% |
色素含量 | 99% |
红曲黄简介:
成分:主要成分为红曲黄素(ankaflavin)和红曲素(monascin)等。
性质:黄*黄褐色粉末、块状、糊状或液体,略有特征性气味。溶于水。
来源:由紫色红曲霉.赤红曲霉(M.anka)为原料,利用现代的生物技术提取而成的天然着色剂,
用途:用于肉制品、卤制品、糖果,果冻,冷饮等的着色,为黄色着色剂。
红曲黄色素,用于糖果,果冻,冷饮等的着色,为黄色着色剂。主要成分为红曲黄素(ankaflavin)和红曲素(monascin)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红曲黄色素
组 成红曲黄素(ankaflavin)和红曲素
红曲黄色素主要成分为红曲黄素(ankaflavin)和红曲素(monascin)等。用于糖果,果冻,冷饮等的着色,为黄色着色剂。
性质:黄至黄褐色粉末、块状、糊状或液体,略有特征性气味。溶于水。
红曲黄色素是用红曲米或以米粉和黄豆经过红曲霉液体深层发酵精制而成的红曲红色素作原料转化而成。本产品具有纯度高,光热稳定性好,PH适应范围广,水溶性好,安全无毒,使用方便等特点。
性状:橙黄至褐色粉未,易溶于水及酒精,溶液透明无沉淀,为亮黄色并发出荧光;PH稳定(pH3~14);耐热性特强(121℃以上)。
应用:主要用于熟肉制品(如盐焗鸡等)、糕点、果蔬汁(肉)饮料(包括发酵型产品等)、蛋白饮料类、碳酸饮料、风味饮料(包括果味饮料、乳味、茶味及其他饮料)、固体饮料类、配制酒、果冻等,是植物提取黄色素及柠檬黄等化学合成色素的理想代替品。
使用方法:用水或酒精直接溶解,然后直接添加到配料里面混合使用,混合均匀即可,用量可根据需要色调添加,建议用量0.5‰~1‰,开封后请尽快使用或密闭保存。
储存及保质期:密封,置于通风、阴凉、干燥处,严防光照、受热,禁止与有毒物品混合存放。在包装完整且未经启封情况下,保质期为二年。
红曲黄
性质:黄至黄褐色粉末、块状、糊状或液体,略有特征性气味。溶于水。
来源:由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赤红曲霉(M.anka)为原料,利用现代的生物技术提取而成的天然着色剂,
红曲黄色素,用于糖果,果冻,冷饮等的着色,为黄色着色剂。主要成分为红曲黄素和红曲素等。
红曲黄色素
红曲黄色素是用红曲米或以米粉和黄豆经过红曲霉液体深层发酵精制而成的红曲红色素作原料转化而成。
外观 褐黄色粉末
色价(u/g)476nm 10100~10350
水分(%) ≤6.0
灰分(%) ≤10.4
砷(mg/kg) ≤3.0
铅(mg/kg) ≤5.0
桔霉素(ug/kg) ≤200
色调 470.0nm≤*峰值≤474.0nm
溶解 5g产品溶解到200ml蒸馏水中澄清、没有漂浮物
红曲黄色素是以红曲米为原料,经碱液洗脱,分离得出红曲红,或以红曲红为原料,经硫化物黄化和独特提取技术生产的食用色素。该产品具有色价高、水溶性好、醇溶性好、纯度高、光热稳定性好、pH适用范围广、色调纯正、使用方便、安全无毒等优点。
性状:橙黄至褐色粉未,易溶于水及酒精,溶液透明无沉淀,为亮黄色并发出荧光;pH稳定( pH3~14);耐热性特强(121℃以上)。
应用:主要用于熟肉制品(如盐焗鸡等)、糕点、果蔬汁(肉)饮料(包括发酵型产品等)、蛋白饮料类、碳酸饮料、风味饮料(包括果味饮料、乳味、茶味及其他饮料)、固体饮料类、配制酒、果冻等,是植物提取黄色素及柠檬黄等化学合成色素的理想代替品。
红曲黄色素主要成分为红曲黄素(ankaflavin)和红曲素(monascin)等。用于糖果,果冻,冷饮等的着色,为黄色着色剂。
性质:黄至黄褐色粉末、块状、糊状或液体,略有特征性气味。溶于水。
红曲黄色素是用红曲米或以米粉和黄豆经过红曲霉液体深层发酵精制而成的红曲红色素作原料转化而成。本产品具有纯度高,光热稳定性好,PH适应范围广,水溶性好,安全无毒,使用方便等特点。
【产品性状】
橙黄至褐色粉未,易溶于水及酒精,溶液透明无沉淀,为亮黄色并发出荧光;PH稳定(pH3~14);耐热性特强(121℃以上)。
主要用于熟肉制品(如盐焗鸡等)、糕点、果蔬汁(肉)饮料(包括发酵型产品等)、蛋白饮料类、碳酸饮料、风味饮料(包括果味饮料、乳味、茶味及其他饮料)、固体饮料类、配制酒、果冻等,是植物提取黄色素及柠檬黄等化学合成色素的理想代替品。
用水或酒精直接溶解,然后直接添加到配料里面混合使用,混合均匀即可,用量可根据需要色调添加,建议用量0.5‰~1‰,开封后请尽快使用或密闭保存。
(1)面包、蛋糕、面条类、通心面、提高原材料利用率,改善口感和风味。用量0.05%。
(2)水产糜状制品、罐头食品、紫菜干等,强化组织,保持新鲜味,增强味感
(3)调味酱、番茄沙司、蛋黄酱、果酱、*奶油、酱油,增稠剂及稳定剂。
(4)果汁、酒类等,分散剂。
(5)冰淇淋、卡拉蜜尔糖,改善味感及稳定性。
(6)冷冻食品、水产加工品,表面胶冻剂(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