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要用途 | 增稠剂 |
执行标准 | 国标 |
CAS | 见包装 |
包装规格 | 25*1 |
级别 | 食品级 |
有效物质含量 | 99% |
聚丙烯酸钠是一种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和重要化工产品,固态产品为白色(或浅黄色)块状或粉末,液态产品为无色(或淡黄色)粘稠液体。溶解于冷水、温水、甘油、丙二醇等介质中,对温度变化稳定,具有固定金属离子的作用,能阻止金属离子对产品的消极作用,是一种具有多种特殊性能的表面活性剂。
项目 | 指标 |
外观 | 白色粉末 |
固含量 | ≥96% |
分子量 | >3000万 |
残余单体 | ≤0.5% |
硫酸盐(以SO4计) | ≤0.5% |
干燥失重 | ≤10% |
灼烧残渣 | ≤76% |
重金属(以Pb计) | ≤0.002% |
砷(以As2O3计) | ≤0.0002% |
低聚合物 | ≤5% |
性状:白色粉末,无臭无味。汲湿性极强。具有亲水和疏水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能缓慢溶于水形成极黏稠的透明液体。0.5%溶液的粘度约为1 Pa·s,其粘度与CMC大体相等,是海藻酸钠的15~20倍。在软水溶解、随分子量的增大、体积酸碱度pH在8-10之间的酸性环境、溶解度子啊45-50℃的条件下,其溶液具有做大黏度,黏稠性能*。加热处理、中性盐类、有机酸类均对其粘度影响很小,碱性条件下则粘度增大。不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强热至300℃不分解。久存粘度变化极小,不易腐败。遇二价以上的金属离子(如铝、铅、铁、钙、镁、锌)形成其不溶性盐,引起分子交联而凝胶化沉淀。pH值在4以下时,聚丙烯酸产生沉淀。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改变蛋白质结构,增强食品黏弹性,改善组织结构性能。
用途:增稠剂。
在食品中有如下功效:(1)增强原料面粉中的蛋白脂粘结力;(2)使淀粉粒子相互结合,分散渗透至蛋白质的网状结构中;(3)形成质地致密的面团,表面光滑而具有光泽;(4)形成稳定的面团胶体,防止可溶性淀粉渗出;(5)保水性强,使水分均匀保持于面团中,防止干燥;(6)提高面团的延展性;(7)使原料中的油脂成分稳定地分散至面团中。作为电解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改变蛋白质结构,增强食品的粘弹性,改善组织。
应用例:(1)面包、蛋糕、面条类、通心面,提高原材料利用率,改善口感和风味。用量0.05%。(2)水产糜状制品、罐头食品、紫菜干等,强化组织,保持新鲜味,增强味感。(3)调味酱、番茄沙司、蛋黄酱、果酱、稀奶油、酱油,增稠剂及稳定剂。(4)果汁、酒类等,分散剂。(5)冰淇淋、卡拉蜜尔糖,改善味感及稳定性。(6)冷冻食品、水产加工品,表面胶冻剂(保鲜)。
由于在水中溶解较慢,可预先与砂糖、粉末淀粉糖浆、乳化剂等混合,以提高溶解速度。 尚用作糖液、盐水、饮料等的澄清剂(高分子凝聚剂)。水产加工厂回收废水中蛋白质及净化废水。
限量: GB 2760-2011:各类食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作为增稠剂,生湿面条(如面条、饺子皮、馄饨皮或烧麦皮)2.0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