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要用途 | 营养强化剂 |
CAS | 见包装 |
型号 | 食品级 |
包装规格 | 25*1 |
外观 | 见包装 |
保质期 | 两年 |
有效物质含量 | 99% |
主要营养成分 | 维生素B1 |
含量 | 99% |
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结晶粉末或无色结晶,对热稳定(170度)。干燥状态下于空气中稳定,能长时间保存,因吸湿而缓慢分解着色。1%水溶液的PH值为3.13。水溶液中PH值2-4时较稳定。PH值5.5以上时,加热不稳定。遇紫外线则分解。约于248度熔化并部分分解。极易溶于水(1∶1)。溶于 乙醇、甘油、丙二醇。不溶于*和苯。
白色至黄色细小晶体。通常为单斜晶系的针状或板状晶体的α型,β型为斜方晶系的细微针状晶体。纯品无臭,通常因所含硫的微量分解产物而带米糠臭。有苦味。无水品暴露在空气中迅速吸收4%的水份。对热稳定(170度)。干燥状态下于空气中稳定,能长时间保存,因吸湿而缓慢分解着色。1%水溶液的PH值为3.13。水溶液中PH值2-4时较稳定。PH值5.5以上时,加热不稳定。遇紫外线则分解。约于248度熔化并部分分解。极易溶于水(1∶1)。溶于 乙醇、甘油、丙二醇。不溶于*和苯。营养增补剂,可添加于白米、小麦粉、面包、面条、酱油、乳制品、人造奶油、糕点、清凉饮料、果酱等食品。因本品为水溶性且在碱性下易分解 ,在食品加工、烹调时损失大,并有异味发生,故应按食品形态优先采用硫胺素的其他衍生物。
用途:营养增补剂。可添加于白米、小麦粉、面包、面条、酱油、乳制品、人造奶油、糕点、清凉饮料果酱等食品。应按食品形态选用各种硫胺素衍生物。
理化指标:
执行标准:GB14751-2010
项目 | 指标 |
含量(以干基计)% | 98.5-101.1 |
Ph(1%水溶液) | 2.7-3.3 |
硫酸盐,ppm | ≤300 |
*,ppm | ≤20 |
水分,% | ≤5.0 |
灼烧残渣,% | ≤0.1 |
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或抗*维生素或抗*维生素,为白色晶体,在有氧化剂存在时容易被氧化产生脱氢硫胺素,后者在有紫外光照射时呈现蓝色荧光。由嘧啶环和噻唑环通过亚甲基结合而成的一种B族维生素。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有微弱的特臭,味苦,有引湿性,露置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在碱性溶液中容易分解变质。酸碱度在3.5时可耐100℃高温,酸碱大于5时易失效。遇光和热效价下降。故应置于遮光,凉处保存,不宜久贮。 在酸性溶液中很稳定,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易被氧化和受热破坏。还原性物质亚硫酸盐、二氧化硫等能使维生素B1失活。
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种子的外皮和胚芽中,如米糠和麸皮中含量很丰富,在酵母菌中含量也极丰富。瘦肉、白菜和芹菜中含量也较丰富。所用的维生素B1都是化学合成的产品。在体内,维生素B1以辅酶形式参与糖的分解代谢,有保护*的作用;还能*,*。
维生素B1缺乏时,。
用途:营养增补剂;可添加于白米、小麦粉、面包、苗条、酱油、乳制品、人造奶油、糕点、清凉饮料、果酱。
限量:谷类及其制品、饮料、乳及乳饮料、饮液3-5;婴幼儿食品4-8;配制酒1-2;即食早餐谷类食品7.5-17.5;果冻10.-7.0;果汁(果味)型饮料2-3;可可粉及其他口味营养型固体饮料10-22;胶基糖果16-33;豆浆;豆奶1-3 含量:98.5%-101.5%
又称:赛阿命(thiamin, thiamine)、硫胺素、抗*素、抗*素、维他命B1、维生素乙一、乙一素、Betalin S
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或抗*素。由嘧啶环和噻唑环结合而成的一种B族维生素。
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种子的外皮和胚芽中,如米糠和麸皮中含量很丰富,在酵母菌中含量也极丰富。瘦肉、白菜和芹菜中含量也较丰富。目前所用的维生素B1都化学合成的产品。在体内,维生素B1以辅酶形式参与糖的分解代谢,有保护*的作用;还能*,*。
用法与用量:成人的建议每日摄取量是1.0~1.5mg。*、哺乳期每天摄取1.5~1.6mg;
维生素B1的用途:营养增补剂;可添加于白米、小麦粉、面包、苗条、酱油、乳制品、人造奶油、糕点、清凉饮料、果酱。
限量:谷类及其制品、饮料、乳及乳饮料、饮液3-5;婴幼儿食品4-8;配制酒1-2;即食早餐谷类食品7.5-17.5;果冻10.-7.0;果汁(果味)型饮料2-3;可可粉及其他口味营养型固体饮料10-22;胶基糖果16-33;豆浆;豆奶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