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要用途 | 甜味剂 |
| 执行标准 | 国标 |
| CAS | 见包装 |
| 型号 | 食品级 |
| 包装规格 | 25*1 |
| 有效物质含量 | 99% |
| 含量 | 99% |
低聚异麦芽糖(IMO)又称为异麦芽低聚糖、异麦芽寡糖、分枝低聚糖等,自然界中极少以游离状态存在,但作为支链淀粉或多糖的组成部分,在某些发酵食品如酱油、黄酒或酶法葡萄糖浆中有少量存在。 工业上以淀粉为原料生产低聚异麦芽糖需要一种酶,此酶为α-葡萄糖苷酶,又名葡萄糖基转移酶,简称α-糖苷酶。
低聚麦芽糖,具有易消化、低甜度、低渗透特性,可延长供能时间,*耐力,*等功能,人体经过重(或大)体力消耗和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后易出现脱水,能源储备,消耗*,体温高,肌肉神经传导受影响,脑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和*,而食用低聚麦芽糖后,不仅能保持*水平,减少血乳酸的产生,而且*分泌平衡,人体试验证明,使用低聚糖后耐力和功能力可增加30%
以上,功效非常明显。使用:适当代替部分蔗糖添加到各种饮料、乳制品,糖果糕饼、冷饮品。焙烤食品建议添加量:5%-20%;
低聚异麦芽糖浆(粉)味质美好,可用来代替部分蔗糖,改善食品口感,降低甜度。
粘度
低聚异麦芽糖浆与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粘度很接近,食品加工时比饴糖容易操作,对于糖果、糕点等食品的组织与特性无不良影响。
耐热性
低聚异麦芽糖耐热、耐酸性*。浓度50%糖浆在PH3、120℃之下长时间加热不会分解。应用到饮料、罐头及高温处理或低PH食品中可保持原有特性与功能。
保湿性
低聚异麦芽糖具有保湿性,使水分不易蒸发,对各种食品的保湿与其品质的维持有较好的效果,并能抑制蔗糖与葡萄糖的形成结晶。面包类、甜点心等以淀粉为主体的食品,往往稍加存放即行硬化,而添加低聚异麦芽糖就能防止淀粉老化,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
着色性
低聚异麦芽糖所含糖分子末端为还原基因,与蛋白质或氨基酸共热会发生Maillard反应而产生裼变着色,着色程度的深浅与糖浓度有关,并与共热的蛋白质或氨基酸的种类、PH、加热温度及时间长短有关。所以,采用低聚异麦芽糖加工各种食品时应考虑到上述各种因素的配合。
水分活度
低聚异麦芽糖水分活度:在浓度75%、25℃时为0.75。接近蔗糖,用于代替部分蔗糖在食品配方中的换算颇为方便。
冰点下降
低聚异麦芽糖的冰点下降与蔗糖接近,冻结温度高于果糖。用于冷饮品制造,使产品松软可口。
发酵性
低聚异麦芽糖是酵母与乳酸菌不能利用的糖类。添加到面包、发酵乳(酸奶)中,不会被酵母菌、乳酸菌利用掉而残留在食品中发挥其特性,促进双歧杆菌发育。特别是在发酵乳中不会妨碍正常乳酸菌发酵。
密度 : 1.59
熔点 : 119-122 °C (dec.) (lit.)
沸点 : 440.1°C at 760 mmHg
折射率 : -92 ° (C=4, H2O)
PH值 : 5.0-7.0 (25℃, 0.1M in H2O)
溶解度 : H2O: 1 M at 20 °C, clear, colorless
水溶性 : 3750 g/L (20 oC)
稳定性 : Stable.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
PSA : 118.22000
LogP : -3.37720
溶解性 : 易溶于水、热丙酮,1g产品可溶于15ml乙醇、14ml甲醇,溶于吡啶、乙胺和甲胺,微溶于冷丙酮。
敏感性 : 易吸潮
酸度系数(pKa) : pKa (18°): 12.06
比旋光度 : -92.25 o (c=10,H2O,on dry sub.)
光学活性 : [α]20/D ?92±2°, 1 hr, c = 10% in H2O
Merck : 42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