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要用途 | 增稠剂 |
执行标准 | 国标 |
CAS | 见包装 |
包装规格 | 25*1 |
级别 | 食品级 |
有效物质含量 | 99% |
中文名称:明胶
中文别名:白明胶;动物胶;食用明胶;
英文名称:Gelatin
英文别名:Gelatins;Gelatine;
CAS号:9000-70-8
安全信息
海关编码:3503001001
危险类别码:R36/37/38
安全说明:S24/25; S36/37/39; S27; S26
明胶(Gelatin)是由动物皮肤、骨 、 肌膜、肌魅等结缔组织中的胶原部分降解而成为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微带光泽的薄片或粉粒;故又叫做动物明胶、膘胶。工业明胶为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或半透明等薄片或粉粒。无味,无臭。在冷水中吸水膨胀。 溶于热水。溶于甘油和醋酸,不溶于乙醇和乙醚。
明胶属于一种大分子的亲水胶体,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低卡保健食品,可以用来制作糖果添加剂、冷冻食品添加剂等。此外,明胶也被广泛利用到医药和化工产业中。
性状:明胶成品为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微带光泽的薄片或粉粒;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挥发性、透明坚硬 的非晶体物质。
分子量:明胶是胶原变性的产物,是一种热可逆性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结构和相对分子量,其分子量分布 在几万到几十万(<300KD)。
溶解性:可溶于热水,不溶于冷水,但可以缓慢吸水膨胀软化,明胶可吸收相当于重量5-10倍的水。
凝胶化:明胶溶液可形成具有一定硬度、不能流动的凝胶。当明胶凝胶受到环境刺激时会随之响应,即当溶液的组成、pH值、离子强度发生变化和温度、光强度、电场等刺激信号发生变化时,或受到特异的化学物质刺激时,凝胶就会发生突变,呈现出相转变行为。
乳化性质:明胶是一种有效的保护胶体,可以阻止晶体或离子的聚集,用以稳定非均相悬浮液,在水包油的分散体药剂中作为乳化剂。
碱法:将动物的骨和皮等用石灰乳液充分浸渍后,用盐酸中和,经水洗,于60 ℃~70 ℃熬胶,再经防腐、漂白、凝冻、刨片、烘干而得。成品称“B型明胶”或“碱法明胶”。
酸法:原料在pH值1~3的冷硫酸液中酸化2~8 h,漂洗后水浸24 h,在50 ℃~70 ℃下熬胶4~8 h,然后冻胶、挤条、干燥而成。成品称“A型明胶”或“酸法明胶”。
酶法:用蛋白酶将原料皮酶解后用石灰处理24 h,经中和、熬胶、浓缩、凝冻、烘干而得。
生产方法
主要有石灰乳法和盐酸法。
1.石灰乳法 将牛皮、猪皮等变质的下脚皮的内层油脂乱去,切成小块,放在3.5%-4.0%的石灰乳中浸泡约30-40d,中间换石灰乳4-6次。在浸泡过程中,经常搅拌,使上下浸泡均匀。将浸泡的生皮从石乳缸中取出,用水洗净,在搅拌下10%盐酸中和3-4h,洗涤后pH应在6.0-6.5。然后将肉皮按1:1加水,加热蒸煮,控制温度为60-70℃,每隔一定时间抽取胶水,用清洁纱布趁热过滤,共抽5-6次。将稀胶水送入蒸发器浓缩,使相对密度为1.03-1.07。热胶移入铝盘冷却,把冷胶往放在不锈钢筛网上,送入烘房鼓风干燥,温度严格控制在28℃左右。干燥的胶片用颗粒粉碎即得成品。按猪皮重量计,收率约22%。
2.盐酸法 将家畜的杂骨,脊骨及小骨粉碎,用苯在45-50℃提油后水洗。洗净利的骨头,用3.5-4.0%的盐酸浸泡,主骨头柔软后即得粗制骨素,水洗,使水溶液pH在3.5左右,加石灰乳可制饲料磷酸氢钙及干燥氯化钙。将骨头再用3.0%-3.5%以上的石灰乳浸泡30-50d(中间换石灰乳5-6次),取出,用水洗约1h,将此次净骨素用0.2盐酸进行第一次中和,待pH降至3.5-4.0,放掉中和液,另加入清水,再用0.5%盐酸中和约2h。当酸浓度降至0.2-0.25%时,立即将酸浓度提高到1%,并维持这一浓度直至到达中和终点(pH3.0)。中和完毕,将骨素用清水充分洗涤,浸泡4-5h。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稀碱液浸泡16-20h后用清水冲洗,即得精制骨素。精制骨素经过7道熬胶得到胶水,各道熬胶的加水量,温度分别掌握,加水量逐道减少,熬胶温度逐道提高,从第一道的64℃提高到第七道的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