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要用途 | 增稠剂 |
执行标准 | 国标 |
CAS | 有 |
包装规格 | 1*25 |
级别 | 食品级 |
有效物质含量 | 99% |
【产品简介】
中文名称:醋酸酯淀粉
[Na+].O=C1C=C(O)C(\C=C1)=N/NC2N=CC=CC=2
理化学性质
白色或略带黄白色的纤维状粉末或粗粉,几乎无臭,无味。能溶于水、稀的有机酸溶液,不溶于甲醇、乙醇、苯等有机溶剂中,但部分酯化后的产品能溶于含量60%以下的乙醇溶液。其pH值为3~4(1%水溶液),易吸湿,加热至55℃时变褐色,220℃时产生炭化,400℃时产生灰化。其相对密度为1.46。在pH3.4的酸性溶液中既不成凝胶,也不产生沉淀。具有抗盐析能力,除铜、铬、铁(三价)、铅、钡等离子不稳定外,对其他金属离子均稳定 。
制备方法
通常将海藻酸与环氧丙烷,在加热(70℃)、加压和碱性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海藻酸丙二醇酯,再用甲醇洗涤,将洗涤后的样品经压榨、干燥、粉碎、筛分即得到最后的成品 。
应用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11)规定:海藻酸丙二醇酯的最大使用量,乳脂香精为2g/kg;冰淇淋为lg/kg;啤酒、饮料为0.3g/kg;乳制品、果汁、乳粉为3g/kg;胶姆糖、巧克力、炼乳、氢化植物油、沙司、豆奶饮料为5g/kg。FAO/WHO(1994)规定:青刀豆、黄刀豆、甜玉米、蘑菇、芦笋、青豌豆等罐头为10g/kg(单用或合用总量,以下相同);干酪为8g/kg;乳脂干酪为5g/kg;冷饮为l0g/kg;番茄酱为2~5g/kg;大豆饮料为1~2g/kg;酸黄瓜为5g/kg[1] 。
鉴定方法
①取1 g/100 mL试样液10 mL,加1mL氢氧化钠溶液(5g/100 mL),于沸水浴中加热约5min。冷却后加1mL稀硫酸试液(1g/L硫酸溶液),应生成凝胶状沉淀。
②取1g/100 mL试样液5mL,加1mL9.5%乙酸铝溶液,应生成凝胶状沉淀。